世界冠军许亚萍:让运动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
在云谷,运动是一件从孩子到老师,从学校到家长,都同时关注、密切合作的事。运动的魅力究竟在哪里?运动仅仅意味着在比赛中拿名次,还是那只有40分钟的体育课?早在今年开春,皮划艇世界冠军,如今的水上运动推广大使许亚萍就曾到访云谷,和谷爸谷妈们聊起她的运动教育观。
许亚萍
皮划艇世界冠军
国际搜救教练联盟亚洲首位R4女教官
中国皮划艇协会青少年委员会主任
浙大最受欢迎水上运动课老师
“奔跑吧兄弟”麻辣教练
01
运动有什么用?
在录制综艺节目“跑男”的时候,明星王祖蓝问许亚萍:“运动究竟有什么用?”许亚萍答:“第一对你来说可以长高,第二,可以把你整哭,让你的心态经历一次洗礼,第三就是运动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。”
挫折教育:面对困境的通用解法
“一场运动的真谛,就是教会你接受失败、战胜挫败。体育运动带来的教育之所以难能可贵,在于孩子们在经历运动过程之时得来的体会,和从而建立起的自信和勇敢。当你进入社会,这样的运动精神可以帮助你摆正心态,也知道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战胜挫败感。”真实的运动经历是帮助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。而这些,都不是家长们一句“宝贝你真棒”的表扬所能塑造的。“运动会影响一个人对自我能力价值的评估。就拿学游泳来说,孩子怕水是因为不敢,家长如果能引导他直面水池,等他尝到甜头——克服恐惧之后那种满满的成就感,以后遇到类似的困境,就都有了一个解法。不仅如此,体育运动的魅力还在于:在真正公平、公正,结果不可预期的体育赛场上,既能够给你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发挥空间,也同时约束你成为一个正直的、遵守规则的人。这是体育精神的最重要内核。”
运动改造大脑:孩子要养成“动商”
好的运动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,若是在孩子们身体发育阶段就能抓住运动时机,早早打好习惯的“厚底”,对孩子的专注力和脑发育也将有巨大的帮助。哈佛大学临床医生约翰·瑞迪所著的《运动改造大脑》一书中提到,体育课一定时间后再来进行知识型学习,学习效率可以提高2-3倍。因为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、树突、突触数量,促进大脑发育,提高大脑认知功能和专注力。“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,重视孩子的智商、情商、财商,其实动商才是最重要的基本。”许亚萍说,以前自己有几个抑郁症的学生,表面看似是身体健康的,私底下却备受精神折磨。所幸,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精神疗愈的作用,慢慢帮他们走出了抑郁。自然运动的状态能纠正大脑焦虑和抑郁的“错误信号”,运动的同时去拥抱自然、拥抱蓝天白云,情绪和压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释放。
02
“没有运动细胞的世界冠军”
没有人能想到,这样一个理性而成功的世界冠军,对自己小时候的评价,竟然是“没有运动细胞的孩子”。中国运动员要长成世界级选手,大多要经历从县级/市级少体校-省级少体校-省队-国家队的层层递进筛选,并且建立在惊人的天赋和经年累月的训练之上的。而许亚萍则是个例外:她被教练选中时,还是个对体育深恶痛绝,剃光头穿拖鞋的安吉乡下女孩,直到高中时才进入专业省队。从一个痛恨体育的普通女生,到成为世界冠军,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:无数次训练的汗水泪水,是一次次肌肉撕裂再重组,是原本纤细少女双手双脚上生出的老茧。被外界称为“学霸”的许亚萍说,她能在诸多运动员中做到跟别人不一样,其实更加离不开读书和教育。正是因为比一般运动员学习了更多专业知识,才更容易理解教练的意图,懂得原理,更有方法。
“读书的好处在于它教会你用智慧和技巧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。大部分运动员只想着完成今天教练的任务,我想到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理解在教练的基础上再增加训练。”体育运动总会为孩子带来无限可能,就像许亚萍,没有运动细胞,半路出家,误打误撞进入皮划艇世界,用对方法,加倍努力,照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世界冠军。
03
跑到浙大当老师 成为水上运动布道者
和许多运动员不太一样,退役后的许亚萍没有选择继续呆在冠军光环中,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,并且成为一名教育者。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首批中美交流成员,她本打算留在国外。但是留美期间,受到国外体育教育感染的同时,许亚萍也强烈意识到了中国体育教育的不足之处,这种使命感让她毅然决定回国,从事水上运动教学和推广工作。“中国千年的农耕文明,使得中国人拥有了脚踏实地的品质之余,在海洋文化和海洋冒险领域突破不多。而正因为有了船,文化的交流、新世界的发现、人口的迁徙、物种的进化才得以更进一步,这种文化与精神是需要传承的。如果我们自己本行的这些专业运动员都不来做这样的事情,你让普通老百姓意识到它的重要性,那更加不可能。所以我非常想要回来做这件事。”
于是,回国后的许亚萍成为了浙江大学的体育教师,在高校首开了皮划艇、赛艇等水上系列课程。令她意外的是,这些课程深受大学生的欢迎,每次选课都是人数爆满。这让她很开心,也更加有信心。在听她聊着自己所坚守的体育教育观时,她的热情和澎湃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她迫切的愿望:让更多中国孩子感受到水上运动的魅力。
在现场,许亚萍为我们介绍了许多迷人但小众的水上运动:海洋舟、桨板瑜伽等。说起在教学中的发现,她说:“尽管孩子一开始会对水上运动或多或少有些恐惧,但是只要我们顺势而为,鼓励他们尝试,孩子一定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妙,学会与水成为朋友。慢慢地他们会明白,越是令自己恐惧的东西,挑战之后越是美妙、越是上瘾。在水里,孩子们不得不学习自我救护,安全意识自然能培养起来。与此同时,他们还能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海洋文化的精髓。”
从对体育深恶痛绝的高中女孩,到没有运动细胞的世界冠军,再到如今推广水上运动的浙大教师,许亚萍的人生与运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运动改变了许亚萍,也成就了许亚萍。将适合中国孩子学习的水上运动项目在中国推广开来,鼓励更多中国青少年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,传递运动的精神内涵,更是她长久以来的心愿。
04
谷爸谷妈有话说:
从陪伴到习惯,从兴趣到信心
听完分享,十分关注孩子体育素养的云谷家长也分享起与孩子运动的故事。一年级孙钰晨妈妈说:运动是从陪伴开始的,一开始只是“陪着一起玩”,慢慢地,就变成了一个计划和任务,一个习惯。
从兴趣到信心,热爱帆船运动的七年级李天爸爸现身说法:因为喜欢帆船,李天的身上满满的自信和活力。一开始,李天只是对帆船感兴趣,慢慢就发展成了坚持。“我觉得运动一定是起源于喜好,发展来源于坚持,很多人也许没法做坚持,刚起步就放掉了,但是我相信,对于李天这样的年轻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,他有自驱力去坚持做一件事情。”努力克服过大海上的大风大浪,直面每一次出航的险阻,再到一次次困难后的坚持,最后,这项运动就变成了自信心的来源。“这种自信心是碾压式的,是一句表扬无法企及的。”李天爸爸说。“李天现在已经考取了RYA的船长证,等到了16岁就可以正式成为驾驶帆船的船长了。现在都是他带着我们去运动,我们跟着他,不是他跟着我们。”
家庭的陪伴,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共同造就了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。云谷一直在努力打造一个给孩子的理想运动社区。类似的特色体育课程的开展则给云谷带来了无限可能,最主要的便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运动习惯。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,我们将搬入全新的云谷大校区,到那时候,云谷人将拥有自己的水上运动赛道,发明更多的水上玩法。一起期待一下吧!